创建于1921年的上海天原集团胜德塑料有限公司(原上海胜德塑料厂,以下简称“天原胜德”),是中国最早的塑料加工企业,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我们的印象中,百年老店基本上是古老的传统产业或工艺的传承者,以现代产业和技术为基础的中国百年企业实属凤毛麟角。百年坚守无疑凸显了天原胜德竞争力中所蕴含的深层能力,包括跨越产业、市场发展周期和对抗其他危机的能力。
“百年制造企业如何在时代发展中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天原胜德执行董事兼党委书记李国锋坦言,这是他和团队思考最多的问题,如何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他最关切的话题。
“塑”要代替哪些“钢”?要沉入市场到一线去寻找答案。
汽车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跨国企业云集,在一些领域中国企业也颇具竞争力。国产替代为更多企业提供机会,当然,优秀者才能胜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原胜德是非常有资格来讲国产替代这个问题的。这家公司不仅是中国塑料工艺的摇篮,培养了很多业界专家学者,并参与了国内多项行业标准的编写,甚至连产品研发、制造的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借鉴。早在1988年,天原胜德就成为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员单位,是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先行者。
近年来,国产汽车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轻量化成为主流趋势。李国锋坚信,每一个“化”字的背后都有很多商业机会,其中包括新材料的机会。以塑带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以塑代钢的话题讲了很多年,到底代替哪些“钢”?我觉得还是要沉入市场,沉入一线去寻找答案。”
“比如说,我们为凯迪拉克提供的雾灯面板,就是采用高光一次成型,表面不做喷涂,凭借高颜值、高质感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好评,这是新工艺带来的新应用;
为实现轻量化和降低噪音,汽车轮毂金属结构与毛毡层需要加装注塑支撑。这样一个小产品工艺上却很有难点,很多厂家尝试过,但注塑合格率不高。天原胜德配合上汽通用研发的国内首款产品,投入了大量研发成本,用时两年直至成功;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天窗导轨的研发。过去的做法是铝合金槽内嵌入全进口塑料导轨,价格很高。2013年,我们联合华东理工材料学院成立产学研课题组,攻克产品性能上的技术难关,确保导轨在南方高温和东北极寒天气下都能正常使用,2016年产品正式投产。”这个过程不光是对材料的考验,同时对成品稳定性也提出了极高要求,天原胜德目前仍是这款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
天原胜德聚焦开发的产品,无论是聚氨酯材料代替金属实现减重,还是用复合材料代替单一材料实现功能或工艺上的颠覆创新,用高阻燃的PDCT材料替代铝合金实现绿色环保,目的都是让汽车变得更舒适、更经济、更环保。这一切,是通过新材料应用为汽车带来更多的优化手段。
我们面对的只有一道题,用户需求如何去解决的命题。
在天原胜德的发展规划中,汽车市场将一如既往地扮演重要角色,并围绕汽车产业结出稳健的果实。十年来,天原胜德分别在山东烟台、江苏仪征、浙江平湖、湖北武汉建厂。从这些落地的轨迹不难看出,哪里有汽车制造,天原胜德就把工厂开到哪里。
在传统燃油车这一技术底座之上,天原胜德介入新能源汽车的落地场景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最近两年,我们紧锣密鼓在福建宁德、安徽马鞍山建厂,积极参与到当地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去。
“针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和跟进。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围绕电池展开的,对产品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我们在此有很多技术储备,2016年开始就围绕电池核心塑料零部件做研发。”
“我们为国内几家主要的电池生产企业提供电池包结构件和支撑件。前期,也尝试开发聚氨酯电池托盘,由于电池的安全性要求很高,目前已经做了很多相关测试,仍在摸索阶段。李国锋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新能源车同样需要走轻量化的路,我们正在积极与巴斯夫等巨头一起探索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2021年,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入华谊集团,这对天原胜德来讲是如虎添翼。上化院技术底蕴很深厚,我们则多年来在市场一线,对用户需求捕捉比较敏感,资源合理整合可以做很多事情。” 李国锋说道。
经历了近四十年,天原胜德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从来没有变过,一直是好产品。
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商业世界的正向循环:好的产品令好的企业获胜,并为创新和更好的生产力买单,然后回到赛场,希望能赢得下一场比赛。这种一直贯穿核心的,就是天原胜德的基因。
看起来从传统汽车配件到新能源车配件的跨越,其实一切都没有变。”我们只是在新的应用场景中,继续去回答恒定的用户需求如何去解决的命题。”
既要低头看路,还得抬头看天,经营过程中要把握平衡。
降低成本是汽车行业永远的话题。尤其今年市场情形严峻,遇冷的大环境逼着车企纷纷“刀刃向内”,降低库存,控制成本,这个压力必然传递到供应链的各环节。真正能够存续发展的永远是那些适应能力最强的公司。
“无论是市场客户端的需求,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都会推动新材料的创新应用。这是乐观的一面。领导一个企业,低头看路远没有抬头看天重要。我更多思考的是未来要做什么,而不是眼前做什么。”
既要低头看路,还得抬头看天,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平衡。其中最难的是新产品开发的方向。我们跟主机厂技术中心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新材料应用其实是有迫切需求的,但苦于中间对接平台缺失,造成了客户有需求,企业有技术,却没有在同一个频率上的有效碰撞和交流。
“除了来自用户的需求,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着产业政策导向,这些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必定会用到新材料。”天原胜德的优势是有整个华谊集团的大化工产业做支撑,上下游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利的竞争点。
2021年,天原胜德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共同搭建技术创新培育平台,期望做强、做优、做大核心业务,此举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名誉校长颜德岳院士的赞扬。通过这个举动,可以看到天原胜德面对未来的视野和决心。
“当然,转型和变革有可能带来利润的牺牲,很多投入并不一定有产出,失败的可能性很高。当下的经营指标、销售利润是重要的考量,又必须去尝试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否则企业很难发展。”李国锋作为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角度的。
2023年,已过百年的天原胜德站到新的起点上。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天原胜德都在向行业交付自己的价值,并得到了市场应有的认可。天原胜德为汽车行业提供优秀产品的同时,行业发展需求也在反向成为天原胜德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推动力。过往百年,天原胜德的发展已经让我们感到惊叹,而这只是旅程的开始。未来,是向上生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