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时代,浙江工研院如何做好“赋能者”?


“宁波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是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今年7月印发的《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标志着宁波的新材料产业进入了协同创新时代。”浙江工研院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工研院”)执行董事谢开锋表示。产业链梳理和产业集群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新材料产业集聚度不高、“卡脖子”问题突出、产业链协同不紧密等短板问题,浙江工研院无疑是当中的重要一环,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创新积极性,做好创新的“赋能者”。

 

“不仅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我们还要扮演好创新赋能的“店小二”

 
“我们的定位是承担起与地方协同创新的工作,为地方产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创新赋能起到支撑作用。”

浙江工研院是在传承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主要研究单元向外延伸,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培育产业关键技术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科技创新企业;其转化的科技成果不仅限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只要愿意落户浙江、落户宁波的科技成果多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作为中科院在浙江的桥头堡,我们已完成多项科技成果在浙江落地,特别是与宁波本地、杭州、台州、温州等经济活跃地区的企业合作非常密切。整体来讲,浙江省块状经济比较明显,我们要结合块状经济的发展特点,做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浙江工研院以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为大方向,聚焦于化工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功能膜材料和石墨烯材料、能源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等领域,在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对接界面,跑通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

 

除了做好科技成果推荐、嫁接工作,浙江工研院投资成立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承担起国家工信部为发展新材料架构的区域测试评价工作。“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不仅提供设备齐全的科研平台,更要提供数据背后的分析,更像是“医生”,既能看病又开处方。通过与企业共建云实验室等模式,开放仪器设备平台,并提供专业人员指导,帮助企业分析试验结果。不单纯是数据分析,还包括数据背后的材料性能分析等,以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赋能。”

 

另外,浙江工研院还针对企业的需求和痛点进行精准提炼和收集,并给出个性化解决方案。“比如企业需要寻找新材料某方面的专家,就需要我们这样一个角色出现,将科学家和企业家对技术成果市场价值和应用方向的不同理解进行合理匹配。”

 

“我们的早期投资要发挥遴选种子项目的优势,带动和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浙江工研院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筛选优质科研项目并在早期阶段进行投资。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人们发现卡脖子的问题,背后是产业生态是否健全的问题。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资本无疑是创新生态中的重要参与者。

 

早期阶段由于对技术理解不一致,,再加上早期项目回报周期长,所以市场上的投资机构正在参与早期项目的热情并不高。浙江工研院发起成立“科技成果遴选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顾名思义,我们的“科技成果遴选基金”的投资方向是在种子阶段的遴选方面做更多切实工作。早期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技术创新性和产业者的专注度,我们要对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有充分了解和理解,还要预判技术发展的趋势,这两点都是浙江工研院最熟悉与擅长的部分。”

研究所或大学不可能有“今天投入明天产出,后天就有回报”的项目,大多基础研究项目需要一个从技术到产品的推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培育,需要迭代创新。浙江工研院要做真正的天使投资,起到天使科技基金应有的作用。任何技术都有窗口期,要把这个周期尽可能地缩短,就需要快速赋能。“我们跟产业界共同成立基金,遴选出好的种子项目,首当其冲进行投资,选出好的“种子”让社会其它投资机构选择。投资者需要寻找真正有未来的优质标的,我们的领投是最好的表态。”

 

浙江工研院躬身入局,搭建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互通的桥梁,让彼此之间了解的鸿沟跨度更小一些。科技成果孵化出来,中后期的风险投资交给社会上的投资机构去做。这个做法无疑是撬动市场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与广大企业在创新前沿做投资布局,和新材料产业做深度对接,一方面是浙江新材料产业借助创新前沿,实现科技升级。反过来讲,也利用浙江当地的产业优势,帮助创新者能够更成功。”

 

与北上广深相对活跃的早期投资环境比,宁波更需要打造一种良好的早期投资氛围和环境,让更多人致力于做早期投资。“我们做投资有一个信念,不只是做投资人,我们的投资理想是遴选好种子,带动和推进产业发展。”谢开锋对此充满信心。

 

 

“我们要做好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让技术能够真正与产业充分融合。”

 

宁波市政府着力打造新材料领域的标杆型创新区,在协同创新的网络化运作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浙江工研院助力科技创新网络的快速建成;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浙江工研院在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方面摸索了更多的模式。

 

企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同质化竞争,技术方向判断不准确等,都会遇到迷茫时刻。浙江工研院要做好企业的“科技智库”,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对未来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分析。“比如当下氢能发展大家比较看好,但氢能有很多技术路线,当中鱼目混杂,企业没有通盘的视角很难正确判断。我们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从不代表任何利益的专业视角,给到企业中肯的建议。”

 

另外,多方协同需要一个很好的信用体系。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的人不多,这是事实。协作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在没有技术的时候,需要依托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一旦技术到了市场,企业家在当中的主导作用变强。“我们要在协同过程中帮助各方建立信任机制,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投资人,都需要在协作过程中相互信任,这样的合作将会更长久更高效。”

 

浙江工研院的未来发展,具备运营思维至关重要。“协同创新时代,大家不再是单打独斗,协同发展是让各方优势充分地释放,行业联系更加紧密,创新会更加层出不穷,我们愿意做创新的赋能者。创新生态的打造就像一片森林,我们要做好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让技术能够真正与产业充分融合。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投资者一起来参与,加入到创新浪潮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