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元科技.生态》有幸采访到了山东国瓷材料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瓷材料”)CTO宋锡滨。当然,他身上的标签还有很多,担任很多行业组织的领导,兼任国家到地方各级智库的专家,受聘南方科技大学实践导师等。
宋锡滨的另外一重身份标签是新材料创业训练营的导师,那是他践行思想的一个重要场域。八年来,他公益授课,培养的学生已有9家企业上市,3家正在IPO。“之所以做训练营,是我觉得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我是有材料复兴梦的。所以,我不看重哪一家企业做起来,而是整个材料行业的复兴才是最重要的。”
访谈中聊到了很多,关于材料行业复兴之梦,关于企业管理的奥秘,关于投身教育的意义,很多观点让人听后茅塞顿开,我试图把这些记述下来,期望写出一篇对读者有价值、在更大范围内能产生正向价值的内容,但是发现正确并完整转述一个人的思想,很难。
直到前几天,我看到了鲍勃·迪伦的一段话:“出路变化莫测,我不知道它将通向哪里,但无论它通向哪里,我都会跟随着它。一个陌生的世界将会在前方展开,一个乌云密布的世界,有着被闪电照亮的犬牙参差的边缘。很多人误解了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正确认识过它。我径直走了进去。它敞开着。”
宋锡滨就是这样的人,他带着洞察事物的底层逻辑推开世界的门,把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保持一致,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在依照自己的信仰来做。思考,践行,无论前路如何变化莫测,他都在尽全力完成在这个时代里找到的命题。
格物致知,修炼的第一步台阶。
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蕴涵的便是自我、企业、国家乃至天下的“管理之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也构建了宋锡滨管理哲学的底层框架。
宋锡滨的个人公众号叫“正心泰山”,会不定期发布他对企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原创文章。“泰山”这个名字也是酷爱越野的他在运动圈的名字。宋锡滨认为,做任何事情格物在先,画好了格子,就等于画好了一个标准,这是一个是非善恶的标准。没有规矩、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没有自律是不可能成事的。
“格物为什么排在首位?要想致知,先从格物开始。诚意需要的是勇气与信念,皆从先格物后致知开始。诚意才能让人真正有情怀、有梦想、有格局,才会懂得奉献。只要你能够做到诚意,一切自然无往不正,正大光明,走在大道上。而这正是我对正心这个词的阐释。”
格物致知,就是完全没有任何利益的考量,只按是非善恶的标准去做。格物致知方能修身,而齐家的“家”指代的是组织。是如何让组织发展好。齐家需要致知。
习得这些知识不是为了晓得一些说法,而是一种行动反射,最终培养成一种修养和习惯。宋锡滨每天早起锻炼,每晚十点后是固定的学习习惯。每天睡眠仅3~4个小时,但他从来都是精神矍铄。很多人开玩笑说睡眠质量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他却笑说睡眠也可以刻意训练的。坚持每年仔细研读数十份来自国内外的新材料研究报告,20多年来他自修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10几门专业课。
诚意正心,把所学所得回馈给社会,把知识传播出去影响到更多人,这是宋锡滨想做和正在做的事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制定人生计划或企业战略,都要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学习儒家思想,并去身体力行。这也是宋锡滨对中国复兴梦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理解。
信息、意识、能力、逻辑,认知层次决定了企业经营能力。
人的认知有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意识、能力和逻辑。不知道自己不行,这是在信息阶段;知道自己不行,解决问题要找行的人,这是在意识阶段;知道怎么行,则到了能力阶段;最后一步到逻辑阶段,知道为什么行。
事实上,管理企业过程中,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有效策略,都可以从这四个层次思考追问。对问题的解决策略理解的层次越深、维度越多,我们理解问题也就越深刻。宋锡滨无论讲课还是做事,都在强调事物的底层逻辑和本质。“做企业的人,只有把这个真的想明白,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管理。”
宋锡滨有两本百看不厌的书,年初必看的《人性的弱点》和下半年不离手的《毛泽东选集》。“人类认知的信息、意识、能力、逻辑四阶段,与共产党的三大法宝和三大作风结合起来看,是完全吻合的。
很多人做企业搞不明白管理和人是什么?其实人永远是本质,是最核心的东西。干部管理的核心是人才。企业能够有效运转才能谈到管理的问题。这是底层逻辑。企业中什么最重要?讲的是管理的问题,谁最重要?讲的是群体,是人的问题。
相信“心想事成”的力量
我们在创业过程中都是跟自己在斗争,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国瓷材料就是倡导创业者文化,作为国瓷材料的CTO,宋锡滨经常鼓励研发团队的同事相信心想事成的力量。面对一项研发任务,要想着如何去做成,结果一定就不会很差。这不是迷信,而是哲学原理。如果开始就想失败定会埋下失败的种子。
在宋锡滨眼里,研发人员要具备九种能力:梦想的能力、狂热的能力、逻辑的能力、秒修的能力、技术思维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协作的能力、项目的能力。
宋锡滨经常给团队成员讲,“我们追求的不是从优秀走向卓越,而是从卓越走向狂热和梦想。”所以国瓷材料的研发团队是技术的狂热者,宋锡滨就是那个给他们造梦的人。国瓷材料涌现了很多内部评选出的水热王、砂磨王,他们的学历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正是他们做出了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产品。国瓷材料的很多实验室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很多人愿意去那里做实验。因为那里曾经做出了很多世界第一的产品,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相信的力量。
“只有疯狂想改变世界的人才有机会改变世界,我和我们的团队就是想改变中国新材料未来的那群人。有了这种勇气,最后成败都不是终点,只要勇气长存。丘吉尔在二战的至暗时刻取得胜利,就是赢在勇气。”
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从人体哲学看企业管理
宋锡滨认为,无论做企业管理、看待事物,都可以直接从哲学视角来看,比如从人体哲学。人体是最复杂而和谐的系统,所有管理的道理都能在人体运转中找到答案。
当人们看到喜爱的人或物,身体会分泌多巴胺;人在跑步过程中跑不动了但又想坚持时,身体会分泌类似吗啡的内啡肽,让人跨过难关,可以坚持更久,内啡肽就是提升能力的作用。肌肉必须经历了微撕裂的疼痛感才会成长;血清素的作用则是把所有积极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进行扩散,让人充满正能量。对应到企业管理,道理亦是如此。
要管理好一个项目,必要的时候给员工成果的奖励,这是多巴胺激励机制,但这并没有提升个人和团队的能力。如果要提升个人能力,需要利用内啡肽原理,提升能力才能给予能力序列;如果项目负责人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又带着整个组织提升能力,团队成员的能力落到行动上,整个组织能力得到提升,那么负责人就能得到职位晋升机会,这就是血清素原理。“管理的问题一定没有人体复杂,管理者需要知道什么时候给奖励,什么时候给训练,什么时候给职位。”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打造完善的供能系统,组织建设要打造共同性。这就好比人一拳打出去的瞬间能量很大,持续时间很短且速度快,这叫做磷酸原系统(ATP-CP),无氧运动不需要氧气,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连续大量运动,蛋白质,脂肪代谢需要有氧气。这对应的就是有氧氧化原理。呼吸氧气是可持续的,人可以连续跑几十公里,并且可以长期坚持甚至一生。
这供能系统,对应到企业是什么?有氧就是过程能力,有了多种过程能力,组合在一起才是组织赋能。一拳打出去的冲击力很大,磷酸原系统就是类比好的干部管理才能打硬仗。要把企业管理的核心放到干部管理、组织赋能和过程能力上,不停地从过程能力、组织能力,干部管理形成能量。人力资源的内核就是如此。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企业在专利布局上常用的六种布局方法,在底层逻辑上和人体的六大免疫系统一模一样。这些管理的奥秘,人体早就告诉了我们。
要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在被国外“卡脖子”的35多个领域里,有一大部分都被卡在了新材料上。比如说芯片。担任新材料领域顾问多年的宋锡滨,对此颇有感触。
做芯片需要1000多道工序,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什么在台湾能做好?宋锡滨对此专门做过调研,台湾139所大学里有137所开设了半导体相关专业,甚至中学课本中就开始有半导体相关课程。在这样的土壤里,学习半导体知识就像我们会打乒乓球一样,遍地都是人才。这是台湾能够做好半导体的重要基础。
中国快速发展的40年,追赶的是国外200年走过的路。卡脖子的问题要解决,除了引进技术,还要自主研发,那就要重视人才的培育,这是核心所在。科学家解决不了的很多量产的问题,要靠教育抓起。除了在大学大量开办技术放大的专业课,还必须加强职业教育。这两点抓好,不久的将来,量变就会产生质变。功到自然成,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战略路径对了,成功就是时间问题。
要想解决卡脖子问题,还需要推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NQI”)的建设。NQI的建设可以有三句话来概括:计量是基础,标准化是依据,认证是手段和方法。发达国家NQI体系强大,我们一方面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另外一方面还要推动真正的卓越管理,这样才能把半导体做好。宋锡滨担任全国新材料与纳米计量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也是新材料产业计量的积极推动者。
只有NQI建设好了,我们国家靠质量基础发展的产业才能做好。牺牲质量而强调性价比的时代一去不返。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背后的这三个词,企业其实也一样,就是要可靠性高、成功率高、可持续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可持续性。
“不管是企业家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培养,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掌握正确路径后,符合客观规律慢慢去做。打好基础,其他的交给时间。这就好比兵乓球比赛无论规则怎么变,中国运动员都是王者,这不单纯是教练员的强大,而是运动员的过程能力强大,这是胜利的核心。”
企业经营要在正确的方向、统一的思想、过程的能力这三点下功夫。
企业的战略不能只是拿来当口号喊,要解决人的本质问题,管理的底层逻辑问题,这两个就是在解决企业的核心挑战问题。企业核心目标的方向就是核心挑战,核心挑战的程度就是核心目标,企业的核心挑战如果正确,成功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企业管理的问题很繁杂,其实都是大道至简,正心可以让企业家看得见未来,掌握事物发展底层逻辑后的世界是透明的。企业要做好,需要正确的方向、统一的思想、过程的能力这三点。如果企业的过程能力很强,CEO的职责就是确立正确方向、统一思想。如果 CEO具备了这样的素养和能力,企业原来过程能力还很强大,这两个结合,即便经常换CEO,企业也会迅速适应。
如果企业过程能力很弱,CEO就算有正确方向、统一思想的能力,也很困难。很多企业发展不好,不一定是CEO的能力问题,而是很多自身过程能力方面原因。企业经营看似复杂,其实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宋锡滨接触过很多材料企业,发现很多企业的管理是治标不治本,没有系统的训练。企业家要在浮躁世界里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当看清了企业面临问题的底层逻辑和本质,就有了解决思路。很多企业经营多年还在探究发展路径,就是没有认清核心挑战是什么。
企业发展要关注关键点、核心点、重要点这三个点。
宋锡滨说,解决企业管理问题,他遵循三板斧原则。第一找相同和不同,然后找关键点、核心点、重要点,最后确立正确的方向、统一的思想,问题大多能解决。
国瓷材料的发展是以材料为核心,做创新型的企业。这两句话今天看似简单,但并非拍脑子而来,是经过论证得来的。当年,宋锡滨和伙伴们找了236家成功的企业的资料,分析了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背后的成长逻辑,他们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把竞争优势、成功要素都放在一起,开始找相同和不同,按照四象限原理分析,成功的相同原因采纳并学习;失败的相同原因尽量规避。把相同点作为横坐标,企业实际情况作为纵坐标,其中的交叉点就是应该做的事情。
要解决企业经营成败的问题,就要先找出关键点、核心点、重要点。这个过程就是寻找正确的方向,统一思想的过程。“论证后,国瓷材料都坚定了要以材料为核心,做创新型的企业。我们的八大板块,三大机遇、六大原则,都是经过论证而来,我们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也都是论证过的,不是随便写出来的口号。”
宋锡滨的方法三原则就是在熟读《毛选》后根据《矛盾论》和《实践论》推演出来的。企业想发展、搞研发都需要确定一到两条主线,主线决定了事情本质。主线衍生而来的底层逻辑才是核心挑战,是公司发展的正确方向。
国瓷材料的愿景是“卓越材料的领导者”。“领导者是定义未来的我们是什么?这是发展目标;卓越材料是我们面对的核心挑战。”企业愿景通常都是由核心挑战加未来目标构成的。一个企业的愿景如果不是这两个要素构成的话,可能还没有把核心挑战也就是方向问题想明白。
国瓷材料的四个核心价值观,分别是以客户为中心、最佳团队制胜、改善永无止境、创新驱动未来。我们经常说的企业战略就是依据外部的环境、自身的实力,要打造怎样的产品,并能够在差异化竞争中获胜。这个过程是在打造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
价值观是大家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就是指向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企业的价值观,就应该体现出战略竞争优势。战略竞争优势一旦有了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就变成了核心竞争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创造和保持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呼吸之道,永远是最过硬的底层逻辑。
采访中我们与宋锡滨探讨了各种企业管理的问题,通过类比生活的奥秘、大自然的奥秘去诠释企业管理的奥秘,试图在纷繁复杂的过程中找到本质分割线。
“这些说起来看似大是大非的问题,只要抓规律,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怎么抓规律,需要我们的智慧。通过学习思维的底层逻辑构建的方法,把所有问题拆解开来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跳出来看一清二楚。企业只要在关键节点多努力就能成功。人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其实这些道理大自然都已经告诉了我们,只看你是否有双发现的眼睛。”
要实现梦想,要讲究呼吸之道。宋锡滨用越野来类比。宋锡滨左肺部纤维化,但他现在却可以完成200公里以上的越野。“为什么可以做到?其中的大道叫呼吸之道。人如果喘不上气,要赶快多吸两口气。但是否想过,只有呼得越彻底,才能吸的越多。先呼后吸,呼出去以后,吸是自然的。呼吸之道告诉我们,要想拿得起,得先放得下;要想真正做好,得有空杯心态;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人和企业都是如此。
宋锡滨深谙呼吸之道,他说人只要不停奉献,其他的事情不要考虑过多。这和他所传递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完全吻合。
立身,立德,立言,立行,无问西东
正是因为宋锡滨内心有呼吸之道的大逻辑,他才会公益投身打造新材料创业训练营。“行业要发展,关键一点就是教育。最初接触教育,是几所大学请我给学生上材料课以及设计课程。由此,我接触教育并意识到要改变现有的某些教育理念。真正改变行业,要从教育入手。”
宋锡滨非常看重职业教育的发展,他倡导职业教育的“研究生化”。“如果不改变职业人员的认知和尊严,绝对不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当然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做新材料创业训练营已经有8年时间,从最初的不完善到慢慢完善。初期很艰苦,因为是公益的,八年后的今天影响了很多新材料发展的未来。
宋锡滨正在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创业者教育依次推动起来,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做影响中国材料未来发展的事情。“在推动教育的同时,我也在推动中国团体标准,推动知识产权的变化。”
日本最近20年间产生了19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宋锡滨研究过这些人的教育经历,发现这些人的家庭的上两代人都经历过完整的教育。第一代建立知识基础,第二代建立科学基础,第三代才会有创新,才会出现顶级人才。“所以,中国在不远的将来也一定会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
谈到教育,我们谈起了西南联大,这所培养了无数的精英,两弹元勋8个、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174个院士、无数的大师的传奇大学。复盘一下这些人的经历,同样会发现,当年能够上大学的人都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接受过成套体系教育的,有这些基础有了质的变化。“西南联大群星璀璨,大师辈出,很多人说是奇迹,其实是必然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校长梅贻琦先生这样说。”
“我佩服两位教育家,一位是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先生,第二位是影响了中国科技界半壁江山叶企孙先生。他们都是看清了底层逻辑和本质,认定只有教育才能救中国。叶先生本人也是科学家,完全可以在科技方面取得更多个人荣誉,但他明白这样做治标不治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培育出的这些大师对中国的影响才是深远的。”
中国新材料的希望,不在坚守,而在改造;不在因袭,而在创造。这个时代需要更多宋锡滨,思考的不是眼皮底下一地鸡毛式的琐碎小事,也不是个人或小家狭隘的私利,而是有更宽广的家国天下情怀与社会担当的人。
立身,立德,立言,立行,无问西东。